“享年”和“终年”差别有多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从汉字的表达上就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事,就算近义词,有些时候也不能通用。 场合不对,人的身份不对,所用的措辞都得注意区别。因为中国自古便十分注重礼节,词不达意,便是对人的不尊重。 名人去世,他所在的单位或者家人会对外发个讣告,正式通告此人逝世的消息,以便让吊唁者做好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准备。 我国有红白喜事之说,红指结婚做寿,白指高龄之人去世,又称喜丧。 从古至今,我国民间的风俗对这两种事都很重视,操办得也相当讲究。但在丧事上,讲究比结婚做寿还多。 不同年龄段的人去世,形容他去世的用词也不同,用错了,还会贻笑大方。 世界文明古国,就是这么讲究!比如,未成年人去世,称为“夭折”或“早夭”;青、壮年时期去世,称为“英年早逝”,这个年龄阶段是18至50岁。没到60岁去世,应称去世的人终年xx岁;寿命到六十甲子时去世,会称他们享年xx岁。 我国的文化对去世的人年龄划分非常的细,古代还根据身份地位对死的称呼不同。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去世,会称为“崩”;皇后去世成为“薨”,也可称为崩。古装剧里常听到,皇帝驾崩,皇后薨逝这样的说法。普通人死亡,就用卒。 由于现代人寿命普遍较长,享年和终年的用法经常看到。有人认为享年是对死者尊敬的用法,因为它有个“享”字,会让人联想到享受,愉快的感觉,那肯定是长寿的人或者生前过的幸福开心的人用的,于是对老年死亡者通通用“享年”。 细心观察一下媒体的用法,会发现,常见的享年和终年,还有更深一层的区别。 享年是做敬语用,具体应用环境看发讣告的人与死者的关系和对死者的感情;而终年是不带任何感**彩的。普通人也可以用享年的,去世年龄不足50岁也可以用。 家中老人去世,后辈些讣告时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亲情,可用享年,单位职工去世,单位表示对员工生前工作的认可和敬意·,也可用享年。 但是如果站在第三方角度为一个历史人物写篇小传,或对普通人写篇新闻报道,用享年就不合适了。 因为跟人家一没亲属关系,二不能主观臆断对方的好坏,用敬语便有站队之嫌,用中性词“终年”是最合适的。 此外,每个年龄段死亡都有它特定的叫法。除了18到50岁死亡统称英年早逝外,还有细分。20到29岁为存年,30到39岁为得年,40到49岁为酉年,50到59岁为终年,60到69岁为享年,70到79岁为寿年,80到99岁为高年;100岁为期颐。 只是现在的遣词中没有再分的这么细致,也没有社会地位之分,普通人死亡统一称去世,用享年还是终年看需不需要加入感**彩。 在不确定用享年还是终年的时候可以都用“终年”,这个适用范围广的说法,还有“卒年”也可以与“终年”通用,古文里便有“生于何年,卒于何年”的说法。

现代人必须要了解的关于修谱的N件事

家谱杂谈 家谱是一部怎么样的书呢?家谱的名称很多,常见的有家谱、宗谱、族谱、家乘、房谱、支谱、谱牒、家牒、谱系等。对家谱的定义,有四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这是从家谱的基本意义或原始意义,即狭义上讲的。清人刘云端说:“谱者,世系之谓也。” 第二种看法为,家谱是记录宗族世系和事迹的书,这是从家谱的扩大意义或后起意义,即从广义上说的。明人方孝孺说:“谱者,普也,普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谱者,布也,敷布远近,百世之纲纪,万代之宗源流。序述姓名,谓之谱系;条录婚宦,谓之簿状。天子书之谓之纪,诸侯书之谓之史,大夫书之谓之传,总而言之谓之谱。谱者,补也,亡遗者治而补之。故曰:序得姓之根源,纪世数之远近,父昭子穆,百代在于目前”。 第三种看法认为家谱就是家族史,这是从家谱的属性讲的。无论广义、狭义.家谱,其所记载的内容都是宗族史的反映。 第四种看法,是以上三种看法的折中看法,是现代谱学专家欧阳宗书的看法,认为“家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主要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和记载宗族事迹的书,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欧阳宗书《中国家谱》我赞同这一看法。家谱是定义既明,其性质也不难辨认:是一家一族的史书,属于历史学的总范畴。 家谱虽属于历史学范畴,但与正史、地方志相比,有其不同的特征: 一、编修带有普遍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影响广大、久远。自有明确历史记载起至民国年间,整个中国,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百姓;从乡村到城市,从汉族到各少数民族,都在连续不断地编修、续修家谱。 二、记述范围。家谱一般是以特定宗族为范围进行编撰的,它所记述的内容,一般也在宗族范围之内。 三、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可靠。中国家谱内容涉及有关宗族的方方面面,诸如宗族的姓氏源流,宗族迁徙、人口升降、宗族兴替,社会变故、宗族婚姻、丧葬、宗族风土人情,以及族人的**、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军事、文学、宗教活动等,资料极为丰富,家谱是本族人记本族事,资料收集较为慎重,因而较为可靠。 四、修谱连续性。“谱亦三十年一修,若不尊此,即属不孝”。 五、 六、 弄清了家谱的定义、性质和特点,那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修家谱的。古人认为人生有三种大事,这就是修家谱、建宗祠、修坟墓。如同政府重视修正史和方志一样,修家谱严谨、慎重、热闹、收藏家谱珍重、妥善、保密。家谱编修要经过如下程序:首先是组建以族长为首的家谱编委会。编委会一般由主修(由族长担任)、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组成。编委会的人数多少主要看族门大小而定,一般是在十余人至几百人不等。编委会即所谓的谱局建成后,就要筹集修谱经费。经费一半来自族田、祭田及其他族产收入。每个入谱的男丁须交纳一定数额的谱银。有了经费,编委会就着手编修,这叫“开局”。谱中的“凡例”(谱例)定好后,一般要出榜通告族人,表明本次家谱编修宗旨及基本体例,书稿编好后,即请人认真刻写和印刷,监修、校阅负责校对。谱书装订完毕后,要通告族人。再择定吉人,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以大轿将谱迎回祠堂,这叫“出谱”。谱进祠堂后,放入神拿,点燃香火供奉,再择定吉日,举族男丁不论长少,均须沐浴更衣,穿戴一新,虔敬地对家谱予以礼拜,这叫“拜谱”。拜谱礼毕,由族长拿出朱笔圈发家谱。一般每房一部,祠堂留一部。谱领完后,经济条件较好的宗族,便于当晚举行宴会,所有参加礼拜者,均可按尊卑长幼次序入座就餐。拜谱的当晚及以后的三天甚至一周,一般都会请戏班子来村唱戏,以示助兴,族人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各地的宗族法中几乎都列有“慎重家谱”、“妥密保谱”等条目,要求家谱的保管者把家谱视为珍宝,妥善安全地保护,不得轻易示人,违规者,宗族予以严惩。 现在的我们该不该修家谱呢?笔者认为是应该的,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是“忘本”,本就是根,根就是家谱。另外,从保持历史上连续性的需要来看,源远流长的家谱以其庞大、丰富、广阔的记事成为支撑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如果说,正史、方志从大的方面记述了昔日国家全局和地方局部的历史发展进程,那么家谱则展现了当时封建宗法社会微观世界的形形**。 把正史、方志、家谱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研究,既可看明我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又能看见昔日我国丰富多彩的现实画图,使我国历史有了立体感、整体感。由此想到:如果只修国史、地方志而不修家谱的情况如长期继续下去,微观社会、经济组织的宝贵资料将无人收集、整理,三根支柱缺了一根,能支撑起现代历史的大厦吗?能给后人留下完整、庞大丰富、广的历史资料吗?我看不可能。为了保持历史的连续性,才能对才能对得起子孙后代。 寻根问祖,根在哪里,过去,统一姓氏遍布天下,要找到自己的N辈以上的祖宗确实不容易,而现在,借助于大数据库,匹配到你的姓氏、字辈及同宗共祖的族人完全可以实现。 我们的云族谱就是这样一款互联网工具,不仅帮你种植族谱树,在线修谱,让更多的族人找到你,而且可以帮助你们打造家族社区,完成你们姓氏宗族的梦想,抱团取暖,发扬光大,汇聚更多的力量。 云族谱APP是一款致力于族谱、家谱、宗谱的查阅和编修的专业软件,功能齐全,业内领先。 云族谱秉承“科技让家族传承更便利!”的理念,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为用户打造一款随时随地可查询、本族人群可共同修谱、具有严格族别权限的网上族谱。 图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长大后,你终于读懂了父亲

致父亲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Part One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句台词:“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也是头一次学当爸爸。”让众多人泪目。 剧中,德善是家里排行第二的孩子。姐姐和弟弟总是能轻易地得到父母的关爱,而排行老二的德善总是会被父母不经意间忽视。 因为姐姐和德善的生日只差三天,母亲为了节约,总是在大女儿过生日那天顺便把德善的生日过了。 在姐姐生日这天,只有一个蛋糕。当姐姐许完愿,吹灭蜡烛之后,才再重新点燃蜡烛,让德善许愿。而这一次,德善没有许愿,她发了一通脾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夜晚,父亲在小胡同前等着德善,特意为她补过了一次她盼望以久、单独的生日。 不善表达的父亲,和女儿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虽然知道应该如何如何,但有时候总还是会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希望得到女儿的谅解。 这场父女谈心的画面一度击中了很多人,是啊!我们总以为爸爸理所应当应该如何,却忽略他也并非生来就是父亲。 父亲的不善言辞之下,往往总是一颗深爱着子女的柔软的心。 爸爸们也在学习,也在成长。他们也曾青春年少,而在岁月的雕琢下,在为儿女奔波操劳下,在摸爬滚打中,他们最终成为了那个撑起大伞守护我们的人。 Part Two 父亲 父亲是一杯酒 喝也喝不醉 喝也喝不够 长长久久 最近热播的《声生不息》中的“音乐诗人”李健,曾经讲述过父亲的往事。 记忆中父亲在李健面前只流过两次眼泪。 一次是有一年他从北京放假回家时,李健跟父亲说他给爷爷带了一件礼物,父亲告诉他爷爷去世了,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还有一次是父亲得了癌症之后,要做手术,李健和姐姐凑齐了钱去交费时,他感动得哭了,他说孩子们懂事了,给孩子们添麻烦了。这让本已焦虑的李健心如刀割。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阶段,李健送他回老家哈尔滨。 那时他已经很虚弱了,火车上每次去洗手间都要李健搀扶或者背着。 李健记得一次背他时,他说了句,原谅爸爸。那一瞬间,李健强忍住了泪水。他不理解,这个时候父亲也要对自己从小背到大的儿子客气,而李健也只是背了他几次而已。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后背是李健最熟悉的地方,是他常常在此睡觉的温暖天堂。 那时李健深知这句原谅里的含义,有内疚、有感激、有牵挂,更有不舍……多年以后,李健偶尔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这句话,常常不能释然。 李健的父亲叫李久良。他在冬天出生,在夏天去世。李健在《想念你》这首歌的开头写了一段话:“2006年6月19日下午,父亲去世了,我在父亲的墓碑上写下,冬夏恒久,一世温良。” Part Three 小时候,你是一张白纸,因为父亲,白纸上开始写满彩色。 他也曾在某个深夜,急匆匆还没穿好裤子,就带着生病的你出门奔向医院。 他也曾在某个雨天,一边在雨中教育你,一边把手中撑着的伞都放在你的头顶上。 年少的我们,踩着父亲的肩,见识了他从未见过的繁华。 年迈的父亲,望着儿女的背,只剩下一次次无尽的等待。 他第一次学会用手机视频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给你; 他的年纪越来越大,白发越来越多,记性也越来越差,可他还是记得你最爱吃的菜; 他倾尽全力帮你挡住生活扔来的石头,你若细心,便能感受到爱的重量。 父亲,往往是一个家庭之中的顶梁柱。 树立好家道,传承好家风,父亲的角色扮演是家庭的重中之重。 宣传好家风,修订好家谱。 云族谱作为电子族谱编修的先行者, 致力于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好风尚, 种植族谱树、在线修谱、打造家族社区…… 用科技让家族传承更便利! (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