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简介:
燕山黄氏家庙位于南安市丰州镇燕山村(南邑顶街),坐西面东,(座庚甲向酉卯)。建筑规模宏大,三进五间张,面积710平米。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祀燕山黄氏始祖元司令(总宪兵使)答喇真暨夫人许宜人及十位二舍公考妣等先祖。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扩建,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庙宇古朴、雄伟壮观。面墙由辉绿岩石柱间夹精致的浮雕、影雕及花岗岩石坊砌就。有四龙戏珠的圆窗,拱斗附饰飞龙彩凤木雕,面壁顶部有成组戏剧人物和飞禽走兽、花卉的彩绘,工艺精湛。正门匾额镌刻“黄氏家庙”四字及正门联“祖孙父子兄弟连登科第,诗书易礼备选经魁"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的墨宝。侧门拱柱上有对联:“燕北山川鍾间气,闽南德泽有遗思”。宽敞的天井种植有常青柏和桂树,花卉点缀其间,生机盎然。
在家庙大殿的左、右壁上各有阴刻篆额石碑一方,是明代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燕山黄氏八世孙)黄河清撰写的“黄氏祭田碑记;“黄氏始祖祠堂碑记”,碑中记载这座家庙“楹以百计、椽以千计”,有柱102根,堪称“百柱庙”。在黄氏家庙内正厅中有一个金碧辉煌的神龛,里面供奉着始祖忠勇公暨夫人许氏妈的金身神像,以及二世十位舍公考妣神主。大厅两壁挂满黄氏先祖名人神像。在燕山黄氏家庙周围尚有燕山黄氏五房三世、八房四世赐珠堂、十房三世、十房七世玩槐堂等古朴、端庄的祖祠建筑群,它们如众星拱月般地护围着家庙。
燕山黄氏始祖元忠勇公答喇真三十四岁成进士,翌年从北京燕山顺天府大兴县随军到闽南为官四十五载“尊立法,德惠于民”,以官为家。深受士民爱戴。生前嘱后人勿北归,宜定居南安(丰州),公逝世后裔遵嘱,迎公归葬于丰州狮仔山。改居住地丰州南邑顶街为“燕山”,以志其源。遂在此世代繁衍。公生有十子二女,现在有三、五、七、八、十等五个房柱分居海外及泉州地区等地九十来个村庄。公逝世后四十二年,元亡明兴,朝庭追究前朝遗老遗少,为避祸端,后裔遂复故姓黄,取“燕山”为堂号。黄氏燕山派一脉裔孙继承先辈遗风,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终成闽南一大望族。在明、清两朝,累计武状元一人、进士十人,文武举人五十三人。任按察使、巡按、按察司、知府、通判、知县、教谕、训导达五十多人;任总兵、都督、诰命将军的七人。历经七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如今海内外的丰州燕山黄氏族人共有二三十万人,在商界、政界、文化界等领域人才辈出,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燕山黄氏后裔十分注重弘扬孝道精神,缅怀祖宗功德。许许多多海内外黄氏族人,每逢喜事临门,举凡结婚生子、升官发财、考上大学、留学归来等等,都会敬备三牲五果,前往家庙祭拜祖先,感恩列祖列宗庇佑。特别是每年元宵佳节要举办盛大灯会及踩街活动,成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元宵十五上午十时,黄氏踩街队伍从承办村落(后来定在九日山广场)起点,“大开路”古乐,迴避、肃静牌等仪仗队在前,后面忠勇公神像轿辇由十六壮汉肩抬缓行,接着依次几个百人以上的彩旗方阵、红灯方阵、西乐队、腰鼓队、秧歌队、驴仔探亲、拍胸舞、大高人、舞狮队、舞龙队、儿童轿车队、各式花车、礼炮车、林林总总三、四十队。随后几十担”神篮“的山珍海味,由族中红衣女子挑着。到达家庙祖宗神位前贡献,俗称”排筵桌”。十二张八仙桌摆满了八珍玉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馋涎欲滴。队伍浩浩荡荡从古官道向家庙缓行,沿途笙萧齐鸣,鼓乐喧天,礼炮和鞭炮声更是震耳欲聋。碰到路上有宽敞节点就停下表演一番舞狮舞龙、各种精彩节目。各地群众夾道围观,人山人海,称得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总人数:42